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公布:长三角拿下47个江苏位列全国第一

来源于:米乐体育ios在线下载 日期:2024-02-13 08:43:57 浏览:21次

  近日,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布《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究暨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》报告,长三角区域表现抢眼。

  “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”以2000多个产业集群为对象,设定了五个入门标准:主导产业为制造业及其细致划分领域;集群产值不低于300亿人民币;集群公司数不少于3000家;非公有制企业贡献率不低于80%;三年内无重大生产安全、产品质量、环境污染事故。在上述入选标准上,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、发展的潜在能力、聚集程度、绿色水平等4个维度、8个子项,设计25个评价指标,并赋予权重,开展定量评价。

  百强集群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,占比超过70%。从省份分布上看,江苏(18个)、浙江(17个),广东(14个)三省集聚了近50%的产业集群,江苏产业集群数位列全国第一。

  从城市上看,产业集群围绕城市都市圈呈梯度分布。上海、苏州凭借完备的产业基础、优异的创新环境位列前二;深圳、广州、杭州凭借优秀的创新能力和下游产业需求位列前五;台州、郑州、无锡、重庆结合自己优质产业布局,入围产业集群前十。

  百强集群七成以上位于东部、中西部占比低于30%。百强集群区域发展极不均衡。从数量上看,东中西部产业集群数量差距大于经济发展差距,其中东部地区占有71个,中部地区19个,西部地区9个,东北地区仅有1个。

  百强集群中创新型公司数同样迅速增加。具体而言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共计2419家,占全国26.5%;其中近八成为非公有制企业,共计1935家。集群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765家,占全国约12.1%;其中近九成为非公有制企业,共计39248家。

  从研发机构来看,百强产业集群中,企业累计建设1065个研发机构,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建设737个,占比69.2%。企业研发和技术投入力度大,普遍开展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、重点实验室、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改善创新条件。

  从专利申请来看,2022年,全国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超10万项,65%来自非公有制企业。而百强产业集群累计授权专利36.1万件,占全国45.2%。其中汽车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装备工业专利授权量位居前列。

  在装备建设中,非公有制企业同样占据了主体地位。报告说明,百强产业集群累计攻克433件省部级以上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,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攻克424件,占比97.9%。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部署上,非公有制企业渐成主力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先进制造业成为百强产业集群的发展新动能,以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占比接近40%。

  以常州为例,其自2008年起率先在全国布局以碳纤维和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产业,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已形成了“一核、两区、多基地”的产业空间布局,并在多个细致划分领域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。做强产业“中轴”,凝聚智造“向新力”,目前常州已形成了“南有石墨烯、北有碳纤维”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。2022年,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。

  苏州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,一直是苏州制造业发展的优势所在、潜力所在,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已形成了覆盖整车、零部件、汽车电子、新能源“三电”、智能网联系统等细致划分领域的完备产业链,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有主体地位。全世界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(100家)中有41家在苏州布局,其中6家在苏州多点布局;全国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(100家)中有8家在苏州布局。

  要推动长三角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关键是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,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,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,并一直在优化产业政策以更好统筹发展。

  长三角的产业集群各有特色,也有相近交叉,要解决信息不对称,搭建以专家、技术、资金、项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融合共建网络与平台,将企业创新需求与学术科研成果进行对接,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牵线搭桥,助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,逐渐增强长三角产业集群的实力。

  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版权所有©2015 米乐体育ios在线下载 沪ICP备13035928号-3